分享人:甘乐
1.背景介绍
2.知识剖析
3.常见问题
4.解决方案
5.编码实战
6.扩展思考
7.参考文献
8.更多讨论
微服务(Microservices)是一种分布式系统解决方案,推动细粒度服务的使用,这些服务协同工作,且每个服务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.随着领域驱动设计,持续交付,按需虚拟化, 基础设施自动化,小型自治团队,大型集群系统这些实践的流行,微服务应运而生.它不是被发明出来的,而是从现实世界中总结出来的一种趋势或模式.
1.传统的web开发方式---Monolithic
所有的功能打包在一个 WAR包里,基本没有外部依赖(除了容器),部署在一个JEE容器(Tomcat,JBoss,WebLogic)里,包含了 DB/DAO,Service,UI等所有逻辑.
Monolithic比较适合小项目,优点:
Monolithic缺点也非常明显,特别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:
2.微服务的内涵
微服务的目的是有效的拆分应用,实现敏捷开发和部署.
X轴代表运行多个负载均衡器之后运行的实例,Y轴代表将应用进一步分解为微服务 (分库),数据量大时,还可以用Z轴将服务按数据分区(分表).
基本内涵:
3.微服务的特征
小型且专注于业务领域
自治性
4.微服务优缺点
优点:开发简单 技术栈灵活 服务独立无依赖 独立按需扩展 可用性高
缺点:多服务运维难度 系统部署依赖 服务间通信成本 数据一致性 系统集成测试 重复工作 性能监控
SOA vs Microservice
Microservice是SOA的传承,一种细粒度的SOA;但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Smart endpoints and dumb pipes,或者说是真正的分布式的、去中心化的.Smart endpoints and dumb pipes本质就是去ESB(Enterprise Service Bus),把所有的“思考”逻辑包括路由、消息解析等放在服务内部(Smart endpoints),去掉一个大一统的ESB,服务间轻通信(dumb pipes),是比SOA更彻底的拆分.
实践微服务
5.1客户端如何访问这些服务?
一般在后台N个服务和前端间有一个API Gateway,为前台提供后台服务的聚合,提供统一的服务出口,解除耦合.作用包括:
5.2服务之间如何通信?
因为所有的微服务都是独立的Java进程,跑在独立的虚拟机上,所以服务间的通行就是IPC(inter process communication),已经有很多成熟的方案.现在基本最通用的有两种方式:
5.3这么多服务,怎么找?
在微服务架构中,一般每一个服务都是有多个拷贝,来做负载均衡.一个服务随时可能下线,也可能应对临时访问压力增加新的服务节点.服务之间如何相互感知?服务如何管理?这就是服务发现的问题了.
5.4这么多服务,服务挂了怎么办?
分布式最大的特性就是网络是不可靠的.通过微服务拆分能降低这个风险,相应的手段有很多:
微服务的前景
对于大的互联网公司,微服务架构是血液,是习惯,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套路和架构,细节有不同,但是核心理念是通的.
对于一般的公司而言,实践微服务有非常大的技术挑战,于是乎才有了这么多IT供应商考虑这里的商机.微服务比较适合未来有一定的扩展复杂度,且有很大用户增量预期的应用,说人话就是新兴的互联网公司.创业初期,不可能买大量的机器或者很贵的机器,但是又必须考虑应对成功后的巨量的用户,微服务架构 成了最好的选择.
1.博客——《微服务(Microservice)那点事》
2.《微服务设计(Building Microservices)》. Sam Newman著. 崔力强,张骏译. 北京. 人民邮电出版社. 2016. 04
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,欢迎大家提问和探讨~